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近日警告說,濫用抗生素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達到“極為危險”的程度,成為公共衛生最大挑戰之一。陳馮富珍向全世界發出呼吁:要對抗生素耐藥性展開真正嚴肅的思索。
會不會思索,會的,會不會感到危險,會的,會不會繼續濫用,會的!――這就是可怕的現狀。
這不是世衛組織首次發出警告,該組織和相關機構已經多次警告,在濫用抗生素和糟糕的醫院衛生條件的推波助瀾下,超級細菌正在令多年來可以治愈的疾病再度變成致命殺手。然而警告歸警告,使用照使用,究其原因,是抗生素的濫用被飾以治療的名義,而抗生素濫用后果的出現卻有時間的遲滯。
抗生素殺死細菌的方式,是干擾它們的細胞運作機制,那么我們常說的抗藥性,在于同一個種類的細菌雖屬同一物種,但它們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有的較強,有的較弱。在首次使用抗生素后,較弱的細菌便死去,只留下較強的一群細胞繼續不斷繁殖;之后,整個細菌群體便能抵抗抗生素了。當抗生素不斷侵害較弱的細菌,其實反而令整個細菌群體變得更強壯。可以說,抗生素正是細菌越來越強壯的重要原因。
抗生素對付細菌的軟肋并非現在才發現,早在青霉素剛使用時,這些信號便已出現:1941年,已有少于1%的葡萄球菌可抵抗青霉素;1946年,此數字已攀升至14%;一年后,數字更飆升至38%;現在,已有90%以上的葡萄球菌可抵抗青霉素了。
細菌是怎么有抗藥能力的呢?科學家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繁殖時出了“意外”。例如,每10億個細菌中會有一個在產生時染色體發生突變,因而對抗生素有抵抗能力。這個變種細菌會把抗藥基因傳給后代。細菌繁殖的速度驚人,一個抗藥細菌可以在幾小時內就繁殖出億萬個也有抗藥能力的后代。但是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并不高,因為人體內還有無數億其他細菌也在“爭奪食物和棲息之處”,變種細菌通常會受到它們的抑制。
兒童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群體。他們比大人容易生病,而且常獲處方抗生素。據統計,現在全球范圍內,兒童生了病去看醫生,每三人就有一人獲處方一種抗生素。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院兒科系的人員研究20名每天服用羥氨芐青霉素預防耳感染的兒童。結果顯示,兒童服用這種抗生素之前,感染抗藥細菌的概率為20%,而連續5個月每天服用抗生素之后,概率上升到100%,增加了4倍。
抗生素藥物往往是處方藥,那么是不是說醫生是抗生素濫用的“罪魁”?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許多醫生開抗生素是因為病人要求他們如此,而他們也想留住病人。而“自衛”則是醫生處方抗生素的另一原因。因為如果醫生沒有處方抗生素而孩子的病情惡化 ,醫生可能惹麻煩。
更糟的是有些父母只顧節省看醫生的時間和金錢,自行讓孩子服用上次生病吃剩的抗生素,或者他們自己吃剩的抗生素。當吃普通的抗生素不再有療效時,我們就只好給他們吃別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可能有強烈的副作用,也可能完全不對癥。
避免抗生素濫用,就是避免愛你變成害你。
如何去做?世衛組織建議是容易做到的:采取相對簡單的措施――醫生應在確定真正需要的情況下再使用抗生素,盡量不給患者使用廣譜抗生素,而是經過細致檢查后使用有針對性的有效藥物。這會增大病菌適應并針對藥物有效成分產生耐藥性的難度。
作為病人,防止濫用抗生素,可以做這幾點: 一、不要強迫醫生開抗生素。二、可能的話,應作細菌培養檢查 大多數的呼吸系統病并非細菌引起,而是病毒肇致的,而抗生素不能消滅病毒。三、如果要處方抗生素,應從“首選”“低級別”的開始。四、開始用抗生素之后,即使病癥消退,也要繼續服用,直至完成療程,療程未完就停吃抗生素,可能放生了一些有較強抗藥能力的細菌,讓它們再度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