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到底要如何破解?
一個普遍的認識是,“盡管我國的醫改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但是目前跟老百姓的需求還有較大的距離,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根本緩解。”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醫改相關問題,是世界性難題,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做到每一個人都滿意,但是目前老百姓看病負擔確實較重。
耿福能認為,我國的醫療費用從全球來看并不貴,但是老百姓的負擔重。原因是政府投入少,商業保險、慈善機機制沒有跟上。如果國家“出大頭”,醫療、商業保險拿一點,慈善再跟進一點,一下子老百姓的負擔就不重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擴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范圍;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
“三醫聯動”能否成為深化醫改的突破口?分析指出,其實“三醫聯動”的提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推動情況并不太理想,尤其是醫療改革更成為“三醫”改革中公認最難啃的硬骨頭。對此,耿福能表示,只是“三醫聯動”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建立有效和系統的執行機制,尤其是建立有效的分級診療制度更是重中之重。“分級診療不能靠行政措施來干預,應該激發醫生的主動性,利用經濟杠桿配置資源,保證他們的物質和精神待遇。”耿福能說,高端專家是解決疑難雜癥的,研究應該多于診療,三甲醫院科研成份應該占百分之七八十,診療占百分之二三十。現在完全顛倒了,專家沒有時間做科研,都是在看病。
另外,針對"海淘"一族大包小包從國外買回各種“洋中藥”的現象,耿福能表示,問題出在供給側方面,供方和需方矛盾尖銳,建議大刀闊斧改革 。
“質量最好的藥才是最便宜的藥,而不是價格最低的藥就是最便宜的藥。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日本去買藥?日本藥品質量管理等各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表面上看價格貴,但是它藥效好,實際上便宜。”
為此,耿福能提出建議,改革現行的醫藥招標政策,嚴格禁止最低價招標,應該充分考慮藥品的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建立全國統一公平的藥品競爭體系,鼓勵企業造出真正一流質量的藥品,提升優質藥品的有效供給。
對話:
人民網:作為一名醫藥界代表,怎么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耿福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60次提到“創新”,這一點讓我非常驚訝。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一年的時間,這個概念深入人心,各行各業創新、創業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經濟下行的壓力是有,但是政府工作報告承諾民生投入和百姓收入不會減少,都是比較具體的數字,比往年更接地氣。
人民網:您今年帶來哪些建議?
耿福能:我今年繼續關注“精準扶貧”。貧困地區農民有土地、有勞動力,沒有技術、品種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只有產業扶貧,精準扶貧,才能給老百姓解決問題;同時,精準扶貧對企業也是一舉兩得,不僅名利雙收,還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所以,企業的參與,精準扶貧,才能真正實現總書記提出來的2020年全面奔小康目標。
人民網:大健康產業是未來最重要和最有前景的一個產業之一,如何理解大健康?
耿福能:我們高度重視大健康產業。造藥造了30多年,病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的醫療衛生發展方向是不是存在問題,能不能讓這些人少病、不病?可以用大健康來解決。大健康的導向就是盡量少生病,不得病,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這是最高境界,而且適合最古老的黃帝內經描述的未病先治、治未病的中醫哲學思想。所以,大健康產業,國家高度重視,我們也正在轉型,人們的意識也會慢慢轉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