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的試開診,今天,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第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在通州區正式開診。通州院區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智慧醫院,在試開診期間,超過四分之三的門診患者實現全流程自助,外埠患者主要來自河北廊坊、保定和張家口等城市。
促進區域人群健康水平
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北京友誼醫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大型醫院,現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的北京市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他指出,設立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是北京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一核兩翼”的一個具體措施,結束了通州區沒有三家醫院的歷史,將構建與副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通州區和河北周邊地區居民提供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保障,發揮示范輻射效應,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均衡、協調發展,促進區域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介紹,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發揮區域醫療中心作用,深化屬地融合,主動聯系區屬醫院,相互尊重,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院內還接收區屬醫院醫務人員前來進修,為部分基層醫院開通了CT、MRI等大型設備檢查及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綠色通道;承接區屬醫院高危孕產婦轉診,應邀參加危重病人會診。
試開診以來,通州院區通過各種渠道征集服務建議431條,已整改372項,方便了平谷、京津冀區域及周邊患者就近就醫。
數據顯示,通州院區從2018年12月22日試開診以來,提供同質化醫療服務。目前開放床位493張,門診工作日日均門診量2400人次,單日最高門診量2800人次,專家號占比35%。外埠患者主要來自廊坊、保定和張家口等城市。
建設智慧醫院
辛有清表示,作為城市副中心的第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依托“互聯網+”技術,建設智慧醫院。
記者在門急診樓門口,擺放了20輛共享輪椅全時段提供院內服務,患者或家屬通過掃碼即可使用;拿出手機,打開微信“搖一搖”功能,院內導航就出現在屏幕上……
辛有清表示,2016年起北京友誼醫院就開始推行多種預約掛號方式,就診患者可通過網絡、電話、微信、支付寶、自助機具、診間預約、出院預約等多種方式預約號源。
他稱,在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100多臺自助服務機具能夠為患者提供從購買病歷本、建卡、取號,到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繳費(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打印發票等門診全流程服務。目前,通州院區門診預約掛號率達到86%,預約候診時間精確到半小時,超過四分之三的患者實現了門診全流程自助。
打造智慧藥房
在繳費后掃碼就能取藥?北京友誼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振常表示,在通州院區,率先試點了發熱、腸道門診,打造智慧藥房,患者可自助取藥。
據介紹,結合發熱、腸道門診藥房藥品品類少,處方量少等特點,在符合感染管理部門的規定下,打造了以自助發藥設備為載體,實現發熱、腸道門診藥房患者自助取藥的新模式,并實現了自助發藥設備與處方前置審核的結合使用,保證了處方的合理性及患者用藥安全,提高了醫院藥事服務水平。目前該設備已經開始試用。
155個檢查項目非空腹采血方式
“非空腹項目即時采血”,是指針對部分不受一般飲食影響的檢驗項目,患者不需要刻意空腹來采血,可在醫院常規工作時間內的任何時間進行采血操作。經過調研論證和人力技術支持,北京友誼醫院于2017年4月推出了“非空腹采血”便民舉措。
王振常表示,目前,該院開展的非空腹抽血項目共155項,每日的標本量約有300至350管,相應的報告時間至少提前了半個工作日。同時,采血檢驗高峰期的患者得到分流,減少患者等待時間,減少醫院內擁擠。
在此基礎上,醫院對門診專家號源進行了調整,下午的專家號源比2018年增加了近10%,使上午門診就診的患者得到了分流,有效減少了患者等候時間,改善了患者的就診體驗。
辛有清表示,6月15日,醫院順利完成醫耗聯動綜合改革系統切換工作,平穩運行。今天,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今后,在堅持同質化醫療服務的同時,將增強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醫院,更好滿足京津冀區域及周邊民眾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