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滿足臨床需求,提升藥品供應水平
保障群眾基本用藥、安全用藥,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來,由于多種原因,部分特殊疾病與群體用藥品、常用低價藥品的供應保障水平并不理想,不能較好地滿足患者用藥需求。《若干意見》著力提高不同臨床需求藥品的可獲得性。一方面,在藥品審評環節,將臨床價值作為新藥審評的核心,側重特殊疾病藥物研發的鼓勵,借鑒國際經驗,探索罕見病、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用藥的資格認證和政策扶持制度。同時,對于防治重大疾病所需專利藥品,明確必要時可依法施行專利強制許可,從而避免特殊情況下藥品供應不足危害公共衛生安全。另一方面,在流通監管環節,強化多部門密切協作,健全相關藥品的信息采集與監測預警,通過統籌協調確保短缺藥品、低價藥品的有效供應。
六、凈化流通環境,重點推行“兩票制”
隨著我國醫藥產業市場化的逐步完善,藥品生產領域在幾輪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升級中已經日趨規范。與生產企業相比,我國藥品流通企業數量龐大,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5年度食品藥品監管統計年報》顯示,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466546家,“從業不規范、行業缺秩序”是藥品流通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
為整頓藥品流通秩序,《若干意見》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嚴肅整治突出問題,對企業及個人違法違規的“租借證照、虛假交易、虛開發票”等突出問題進行處罰,并記入企事業單位信用記錄與個人信用記錄。二是重點推行“兩票制”。“兩票制”是指藥品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再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其核心在于“凈化流通環境,壓縮流通環節”,其作用在于促進大型流通企業兼并重組、中小型企業專業轉型。作為藥品流通領域改革的重頭戲,一些人認為“兩票制”的推進還需要諸多政策的協同,如《若干意見》中提到的“藥品購銷票據管理規范化、電子化”,“加強與稅務數據的共享”,“提高醫療機構在藥品集中采購中的參與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