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大醫院看專家難、住院難,小醫院門可羅雀、資源閑置的局面?如何建立科學布局、合理分流、高效運轉的醫療服務體系?
記者在北京、上海、青海、陜西、福建、江蘇等地采訪了解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系列重要文件頒布以來,各地紛紛將分級診療作為推進醫改的重要乃至關鍵環節,創新舉措、健全保障,全面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優化醫療服務體系,符合社會需求和衛生規律的分級診療制度在各地顯現雛形,并形成了一系列值得總結推廣的經驗舉措,群眾在就診便捷度、服務針對性、費用負擔等方面切實收獲改革紅利。
百姓看病合理自愿“下沉”
記者采訪發現,群眾在基層就醫意愿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信任度、滿意度回升,就醫理念開始轉變。
伴隨著政策和資源向基層、向邊遠農村傾斜,各地基層醫療設施和水平明顯提升。江蘇省啟東在“十二五”期間投入3200萬元為鄉鎮衛生院購置彩超、DR、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建設了269個標準化村衛生服務站,原本簡陋的診療環境大幅度改善?;鶎有l生服務機構軟硬件優化,服務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