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上曬自己健身成績的朋友越來越多,平板支撐、跳操等多類減肥方式成為一種時尚。不少人看到他人的健身效果,紛紛去模仿別人的健身方式,殊不知,部分健身方式并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
最近,23歲的昆明女孩馬顧(化名)在家“虐”腹時,突感腹股溝不適,到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疝氣。馬甲線還沒練出來,卻已住進醫院。
為練馬甲線,馬顧從網上找了大量視頻和資料學習,制定了一個長期“虐”腹計劃。
首先,她跟著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法)減脂健身計劃初級訓練視頻進行了常規拉伸;然后做了3組卷腹,每組20個;接下來,她嘗試俯臥挺身,可原本腰腹部力量不夠的她,雖費盡力氣卻還是沒成功;休息片刻,她又開始了3組平板支撐,每組30秒。據馬顧描述,此時,她已明顯感覺到腹部異樣,腹股溝處也明顯鼓出來了,“有種腸子要崩開的感覺。”
幾天后,感覺身體嚴重不適的馬顧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疝氣。醫生告訴她,必須盡早進行補片手術,否則隨著時間延長,腫物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會引起腸梗阻導致腸壞死,對今后的生育和生活都將帶來嚴重影響。
西南地區權威普外科專家、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二病區主任徐鵬遠教授介紹,疝是人體正常的組織或臟器通過潛在的腔隙或薄弱區域隆起,最常見的疝是腹股溝疝。
以往大家以為只有小孩子和老年人才會得疝氣,事實上,疝氣的發病率日趨升高,男女老幼都可能患疝,只是幼兒和老年人多發,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
現代醫學認為,腹股溝疝的發生一般有兩大要素:腹壁抵抗力的薄弱和腹內壓的增高。徐鵬遠認為,馬顧得疝氣的原因是,她本身腹壁較為薄弱,加之運動時腹部用力過猛,且方式不對導致腹內壓增高。“事實上,練腹肌是預防疝氣的最佳方式,增強腹壁肌肉強度可以減少疝氣的發生。但訓練時應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不要盲目鍛煉。”
徐鵬遠強調,運動時,呼氣和吸氣的節奏同樣重要,把握不好時,容易使腹壓增加引發疾病。尤其是常常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的人群,更需謹慎。在虐“腹”時應遵循人體力學原理,卷腹時應該呼氣而不是吸氣,如有困惑可在有專業指導的情況下進行鍛煉。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李彥林也提醒,運動很重要,但運動的科學性更加重要,如運動時感覺身體不適或異常疲勞,應停止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