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4品牌將被出局
由于過去5年里中國嬰幼兒奶粉的高毛利吸引大批國內外資金進入,極大推動世界范圍內嬰幼兒奶粉產量的提升,并在國內形成大大小小近3000個品牌。
尤其是近幾年,進口奶粉在我國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5年期間,我國乳粉(含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從120萬噸增長至142萬噸,進口乳粉量(含嬰幼兒配方乳粉)從14萬噸增長至72萬噸,2013年、2014年進口量甚至分別達到97萬噸和104萬噸。另外,有不少消費者通過海外代購、跨境電商等方式從境外直接購買嬰幼兒配方乳粉。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配方注冊將有助于對現在市場流通品牌進行清理,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也有助于保證奶粉質量安全。
那么此次新政的實施究竟影響面積又有多大呢?據市場上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本土已取得奶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103家,國外奶粉企業有73家。按此計算,未來國內奶粉市場上最多只能有528個系列,也即528個品牌。而目前國內市場有2000多個品牌。這意味著,一旦注冊制落地,將有約3/4的品牌被清理出局。特別是國內中小品牌奶粉企業,將面臨嚴峻危機,中小經銷商中的小門店也將被淘汰出局。
而上述新政也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新政”。之所以這么形容,業內解釋的理由是:一是寫入新版食品安全法,上升至法律層面;二是要求相對苛刻,企業產品系列數不超過3個,對國內外企業造成重大影響,影響最大的包括國內多個品牌的企業,例如飛鶴等。以及國外大型代工企業,比如:菲仕蘭、恒天然等。并由此改變國際奶粉生產格局和貿易規則;三是準入門檻大幅提升,將極大抑制資本進入,與以往政策相比,此次新政漏洞少,操作性強,對市場影響大。
新政實施后,宋亮預計,將迫使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品牌數減少,但產能巨大,一個品牌承擔的銷售量任務巨大,會造成產能進一步閑置;同時也會造成企業業績下滑,企業多品牌策略是為了應對國內渠道多、雜、亂而推出的,新政實施后會引起企業一個品牌走多個渠道,造成渠道鋪貨困難,銷售積極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