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兒童醫院接受了一位兩歲患者,這名小孩因為錯把給豬吃的打蟲藥當成糖果一下子吃了8片,導致了中毒。所幸的是,醫生經過全力搶救,將孩子從鬼門關給拉了回來。專家提醒,家長一定要把一些有毒的藥物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因誤食而中毒。
趁奶奶沒留意,孩子拿出一板藥吃了“孩子精神很好,剛還扒著窗戶欄桿玩呢。”昨日,在鄭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病房,小寶爸爸想起前幾天的經歷,還心有余悸,“多虧醫院搶救及時”。
18日中午,小寶趁奶奶沒留意,從柜子里拿出一板藥就跑了。“感覺他手里拿著什么東西,就趕緊找。”找到小寶時,奶奶看到他嘴上粘著些白色、黃色粉末,又發現孩子拿著一板空藥殼,嚇壞了,趕緊喊來兒子、兒媳把孩子送往醫院。
趕到醫院時,小寶已經意識不清。隨后,寶寶被接鄭州市兒童醫院內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
經過3天的救治,小寶醒了過來并撤除呼吸機,1天后,生命體征平穩轉入普通病房,受損的各臟器恢復良好,那個精力十足的小家伙又回來了。
小寶爸爸說,以前聽說有孩子吃大人的降血壓藥出事了,家人一直看管比較嚴,沒想到還是發生了,“藥片是甜的,孩子當糖吃了”。
孩子會把一些甜藥片等當糖吃
PICU主任金志鵬說,鄭州市兒童醫院每年都要收治幾十例中毒兒童,包括農藥中毒、鼠藥中毒、毒蘑菇中毒、藥品過量中毒等,“兒童中毒,預防第一。孩子不知道什么東西不能吃,會把一些甜藥片等當糖吃,家長務必要把這些危險物品保存好”,藥物要盡量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孩子一旦誤食有毒物品,除要及時就醫外,“家長一定要保留中毒物品、外包裝及說明書,便于醫生確定藥品性質及中毒量,對癥治療”。
“家長不要存僥幸心理。”金志鵬說,有些家長看孩子沒癥狀或癥狀輕就以為沒事,其實這很危險。“家長很難判斷毒物產生的并發癥,有些毒物進入體內后吸收代謝緩慢,會貽誤救治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