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衛生院是為群眾提供基礎醫療和基本衛生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要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鄉鎮衛生院的作用不可忽視。然而,筆者發現,目前在清遠不少鄉鎮衛生院實行的是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預防保健等公益性的工作雖然在做,但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工作是很難有效開展的,如此一來,要想解決“看病難、看病貴”談何容易。
由于競爭激烈,又缺乏足夠的財政扶持,一些鄉鎮衛生院效益不佳、生存困難,醫護人員的待遇也受到很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鄉鎮衛生院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好的醫生進不來留不住,成為影響基層衛生院發展的“攔路虎”。
在整個三級衛生網絡中,鄉鎮衛生院是負責基礎醫療和基本的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然而眾所周知,基礎醫療收費相對低廉,經濟效益不佳,在自負盈虧等壓力下,有的鄉鎮衛生院必然走上擴張之路,上高端硬件設施、開超范圍大手術等就不可避免,而這與鄉鎮衛生院的定位,與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因為衛生院具有天然的社會性、公益性,因而對此類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政府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依據地方財政實力情況,明確將鄉鎮衛生院定性為全額或差額事業單位,確保其工資發放的必要經費,從根子上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避免過分講求經濟效益,從而有效解決看病貴的問題。
鄉鎮衛生院要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其最緊缺的人才是全科醫生,以及一些婦產科專科醫生和預防保健醫生。對于醫護職業,除收入外,穩定因素也很重要,相信只要我們明確了醫護人員的身份性質,明確了財政對鄉鎮衛生院生存發展的義務責任,一定會有大量的醫學生愿意到基層工作,特別是全科醫生,他們原本就是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療中心培養的,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療中心更能體現其專業價值。
鄉鎮衛生院承擔了大量的預防保健、計劃生育、環境衛生等公益性工作。這些多不產生經濟效益但又必須要做,因此,政府在完善財政對鄉鎮衛生院的補貼后,應將這些工作情況與鄉鎮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及衛生院的撥款掛鉤,從而促使鄉鎮衛生院更好地提供公共醫療服務。
此外,鄉鎮衛生院在解決好其生存發展問題的前提下,還要明確其角色定位。特別是對一些鄉鎮衛生院超范圍進行醫療服務,醫療行政部門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監管。如規范其收費標準,確保低收費,切實發展其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中的突出作用,真正為廣大農民群眾解決基本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