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興高采烈地買上一大堆美國制造的保健品準備回家饋贈親友時,如果看到這些檢測內容:銀杏葉片:沒有發現銀杏葉成分,檢測到蔥(大蒜)、大米、云杉及蘆筍;人參片:沒有發現人參成分,檢測到大蒜以及大米;大蒜片,沒有發現大蒜成分,檢測到棕櫚、龍血樹、小麥及大米……你是否會大呼坑爹?
據《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報道,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的調查報告指控GNC、Target、Walgreens和沃爾瑪四大零售商欺騙性地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并要求他們停止銷售這些保健品。報告稱,其中部分草本成分寫于標簽上,但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并未標明于標簽。
產品成分夸大其辭或未現標簽
抽檢測試以DNA技術進行,即通過尋找每個生物獨特的短序列DNA,以便研究人員確定產品包含的植物及動物成分,然后借助電子數據庫快速識別并分析出產品獨特的基因成分。
在被抽檢的四大零售商中,Walgreens出售的且最受歡迎的人參片,其廣告稱該片劑能增強耐力和生命力,但里面僅檢測到大蒜粉和大米;沃爾瑪出售的銀杏葉聲稱能提高記憶力,里面卻只有蘿卜粉和小麥粉,而標簽上卻說它沒有小麥或引發部分使用者過敏的面筋;Target被抽檢的植物產品中,3種添加劑都未含有標簽中的成分,卻含有米粉、豆粉及野生胡蘿卜粉。
此次,沃爾瑪的抽檢結果最差:6種保健品都含有廣告標明成分之外的物質。Target在這幾家抽檢的店中表現稍好,保健品標識的誤導部分最少;;6種產品中,一種呈不合格陽性,兩種含標簽成分以外的物質,剩下3種產品測試均呈陰性。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彼得科恩(Pieter Cohen)是一名保健品安全用藥方面的專家。他稱這一測試結果實在太差,讓人難以接受。他說制造過程可能會破壞部分DNA成分,以致出現為無效測試;另一方面,如果數據是精確的,這將導致一場令人難以置信、毀滅性的商業訴訟。
紐約州執法部門對這些大型零售商及藥品連鎖店發出信函,指出其出售產品的標簽具有誤導性。紐約州總檢察長埃里克施耐德曼(Eric T.Schneiderman)說:保健品標簽錯誤、有害及虛假廣告都屬于非法范疇。這也給紐約家庭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尤其是那些隱藏有過敏成分的添加劑。他要求這四大零售商立即停售被抽查的產品,并提供生產商從生產到加工及檢測的詳細信息,解釋質量把控措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已針對某些含有危險成分的添加劑發起調查。
誰在使用保健品
《華盛頓郵報》稱,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瘋狂地使用膳食補充劑,他們通過保健品來尋求健康及減肥。2013年,全美保健品的銷售額達到130億美元。
如果研究人員深究保健品成分,結果將更令人擔憂。2012年,研究人員從檢察長調查報告中發現20%的減肥及免疫系統膳食補充劑存在非法宣傳療效的現象。
一年后,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2004~2012年間,有237次膳食補充劑被召回事件;;比例占FDA第一類藥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這也意味著保健品所含物質可能導致死亡,或產生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10月,《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 )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被召回的含有危險違禁藥物的保健品在6個月后市面上仍有銷售。
保健品行業代表認為,任何問題產品都是由行業邊緣的少數幾家公司產生的。但紐約州此次調查特別針對全美藥店品牌及零售巨頭,這表明問題普遍存在。
為什么監管缺失?
一直以來,公眾誤認為美國保健品與藥品一樣受到FDA的嚴格監督。但事實并非如此,這得從1994年的一項聯邦法律說起。
根據1994年的聯邦法律,與處方藥不同的是,保健品在投入市場前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流程以證明使用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FDA要求各保健品公司確認自家產品安全且標簽成分準確即可。從本質上說,這要求各公司嚴格自律。
2007年以后,聯邦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有所收緊。保健品制造商要求在15天內向FDA隨時報告消費者使用后出現的嚴重醫學反應(無論是住院或是死亡)。2008~2011年,FDA收到了超過6000份報告。美國國會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Accountability Office)認為這一數量可能偏低,因為部分消費者出現不良反應后是向中毒控制中心報告,而并非FDA。
2012年,一篇發表于《美國醫學協會雜志》的論文警告稱,保健品行業監管的缺失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發生。在過去的5年中,問題保健品曾引發腎功能衰竭、肝炎等問題。同年,美國衛生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保健品聲稱的成分及功效往往缺乏科學依據,建議FDA明確法律職權范疇,以審查保健品聲稱的成分和功效,即保健品同藥品一樣,需經嚴格審查。
2012年,法案得以修正,保健品生產商被要求向FDA注冊保健產品,標注產品詳細成分。此次,檢察長報告建議FDA通過立法獲得監督權,以擴大有限的產品監督范圍。
營養理事協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一個營養膳食補充劑制造商聯盟通常會阻止監管層面對行業至關重要的研究。例如,他們說美國醫學雜志協會稱,最新調查標明絕大多數召回產品都下架了。該組織將紐約州首席檢察官的此次調查稱為公共衛生旗號下的作秀,并稱此次調查所遵循的方法存有缺陷。
產品是否下架
為應對此次調查,Walgreens表示,盡管只有紐約州要求下架部分產品,但他們將在全國范圍內下架問題產品。沃爾瑪表示將聯系保健品供應商,以采取適當行動。GNC的發言人則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紐約州總檢察長的工作,但仍堅持其所有產品經過有效驗證并廣泛測試。Target則并未做出回應。
記者走訪了沃爾瑪、GNC、Walgreens及Target,發現截至2月7日,除Walgreens已將問題產品全部下架外,其他幾家零售商依然正常銷售這些抽檢產品。在芝加哥市中心的Target,鋸棕櫚(Saw Palmetto)赫然在列。當記者問正在往貨架上貨的工作人員是否知曉部分保健品抽檢不合格時,對方表示自己并不關心,也沒有接到上面的下架通知。她稱,貨架上暫時空缺的產品并非下架,其他分店或許有貨。GNC在網上推出了買一件,第二件產品半價的促銷活動。但不少人在論壇上表示對其產品質量持懷疑態度。
抽檢結果不能解釋為何許多保健品并未包含標簽所注成分,但卻含未注明成分。紐約州常務副總檢察長馬蒂麥克(Marty Mack)稱,現在是輪到該行業來說明這些保健品里包含些什么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