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是上世紀70年代由日本學者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確實有療效。但這個治療有一個瓶頸,療效不高。胡汛教授團隊一直在探討,如何能提高療效。于是,有了TILA-TACE治療方法,就是在常規TACE(經皮肝動脈栓塞化療)治療的基礎上,加多了碳酸氫鈉。具體做法是先用碘化油堵住腫瘤的毛細血管,然后把小蘇打注入進去,再用碘化油封起來,目的是讓小蘇打在里面停留更長的時間,盡量中和乳酸,阻止癌細胞在“斷糧時”休眠,使其更容易消亡。
這其中還用了其他的化療藥物,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碘化油和化療藥物,小蘇打只起到輔助作用,它只有有效性,并非治愈性。
晁明解釋說,首先希望公眾明白一個事實:腫瘤是一個全身性疾病,需要綜合治療。至于今后能否用這樣的方法“打敗”腫瘤,目前來看這只是一個小樣本的研究,“一種新的治療方法需要有嚴謹、規范的認證過程,單是用這樣一項研究結果就斷定它可以治愈腫瘤,無法令人信服。”
兩位研究者均表示,后續還需要進行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什么時候才能成為一種成熟的、常規的治療項目,目前無法確定。真正的科學是嚴謹的,需要反復驗證,不能夠追求速度。
喝小蘇打水真的可以治療癌癥嗎?
既然小蘇打能夠扼制癌細胞,那么喝小蘇打水是不是也同樣起作用呢?晁明教授說,喝堿性水確實有益健康,比如好的礦泉水,一定是偏堿性的。但是,堿性水是否有抗癌的作用?這個不在他們的研究范圍內。
至于口服堿性水,是否能抗癌?國外確實有個案報道,一個腎癌患者,不能手術、放化療,醫生推薦他喝蘇打水。但這僅是個別案例,不能代表嚴謹的科學,而是否是小蘇打起了作用尚不明晰。
對于“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大內科主任朱軍認為,這種說法并不科學、不嚴謹,甚至有誤導作用。“新的研究方法與餓死腫瘤細胞沒有直接關系,”朱軍說,它是在介入治療的基礎上注射蘇打水,降低癌細胞利用葡萄糖的可能,從而有助于癌細胞死亡,并非一般概念上的“餓死”,更不是防止癌癥患者吃有營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