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外賣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餓了么”作為這樣一家平臺,在眾多競爭中涌現出來。但“315”曝光事件讓“餓了么”走上了風口浪尖。
16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對網絡訂餐平臺“餓了么”去年11月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審查許可證、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處以罰款12萬元人民幣;對今年“3·15”期間被曝光的涉嫌違反食安法的行為,約談其主要負責人并正式立案調查。
事實上,北京、上海、四川、河南等多地的媒體都曾經曝光,“餓了么”等網絡訂餐平臺上,曾多次出現過套證、借證等違規餐廳。早在去年11月,上海市食藥監局已經對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公司注冊名稱)進行立案調查。調查發現,瑪麗蓮飲品(黃浦區西藏南路995號)等餐飲單位在“餓了么”網頁上展示的《營業執照》載明的住所,與網站標識的經營地址不符,且未查見《餐飲服務許可證》。
結果顯示,包括上述飲品店在內的入網“餓了么”并在線經營的6家餐飲服務提供者均未取得有效的《餐飲服務許可證》。“餓了么”公司在未核查許可證真實性和有效性,也未簽訂書面合同、保存相關審核資料的情況下,向其提供網絡平臺服務。最終,因違反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公司被處罰人民幣12萬元。
“有個煤氣灶,就能開餐飲店嗎?”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說,為了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從2014年開始,監管部門已經對“餓了么”等網絡訂餐平臺進行多次約談,并出臺了送餐標準指南等一系列監管意見,開放了政府監管數據的接口,查處了不少案件。
“但是網絡訂餐平臺掌控食品安全的能力,與其擴張的速度不匹配,導致問題一再爆發。”閻祖強表示,對于干擾餐飲市場正常秩序,甚至造假、欺詐、不誠信經營的行為,監管部門將嚴肅查處。
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許謹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要求“餓了么”等網絡訂餐平臺向監管部門提交線上商家的數據,并納入誠信體系,對這些商家進行分級監管。
“餓了么”創始人、CEO張旭豪在約談中表示,公司將下線所有涉事違規餐廳,并已開通24小時投訴熱線;其次將進一步升級入網餐飲審核流程,以最嚴格的準入標準嚴控新增商家安全性;再次將繼續排查存量餐館的證照真實性,對“一店多開”、市場人員私自篡改商戶地址等問題將加大核查和查處力度。同時,“餓了么”還將委托第三方建立網絡食品經營者的準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