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看病貴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又有了新的解決路徑。23日,記者從2015年國際BT領袖峰會的分論壇上獲悉,患者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醫療健康服務平臺,通過遠程信息化實現分級診療,解決看病難,同時通過低成本的按揭貸款,讓老百姓看得起病。據悉,互聯網金融醫療這一創新模式也是在全國首次提出的。
目前,我國在新進醫療技術和應用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以對帕金森疾病有卓越療效的是腦深部電刺激術為例,我國適應癥人群達數百萬人,而手術總量不超過5000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醫療支付能力差,類似高昂收費的先進醫療技術醫保無法有效地覆蓋。另一方面是分布在農村和基層的大量適應癥患者得不到及時精準的診斷,錯過了最佳診療時機。
據介紹,此次提出的互聯網金融醫療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通過互聯網建設遠程信息化系統,推動分級醫療,緩解看病難。二是通過金融按揭,讓老百姓付得起,緩解看病貴。分級醫療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對接各級醫院,實現醫療信息互聯互通,完成線上遠程篩查協作和互聯網患者管理服務建設,在為中心醫院將先進醫療技術適應癥患者從基層醫院篩查出來的同時,搭建醫患溝通新渠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
而醫療金融按揭業務,則是與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篩查篩選病種,為銀行設計金融按揭產品,成立專業服務公司,搭建醫院、金融機構、患者、保險公司之間的云技術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落地線上業務,重新構建金融信貸主體,將還款人與受益人分離,解決授信主體問題。并引入醫療風險擔保機制,合理降低金融風險。
該健康服務平臺將由先建科技運營和管理,通過該服務平臺,患者家屬可以與銀行直接貸款,這筆貸款只用于治療,在患者選擇定點治療的醫療機構后,銀行會直接把貸款撥付到醫院而不是個人賬戶,服務平臺則監管患者的治療和貸款的使用情況,而還款根據患者與銀行簽訂的合同分期還款則可。目前患者銀行貸款是按照一般的利息,隨著服務平臺、銀行、保險機構等資源整合能力的加強,按揭貸款的利息將會降低。
據悉,目前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等醫院,聯合先進科技及合作商業銀行、商業保險機構已經開展互聯網醫療金融創新試點工作,有帕金森患者、心臟病患者等獲得金融按揭貸款。該模式也將年底在廣東和貴州等地區上線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