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薺菜在農村地方比較多見,因為畢竟農村田野多,多半是長在田埂上,以前的人吃的多,現在少了,畢竟這也算是野菜,薺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薺薺菜別名枕頭草、粽子菜、三角草、香薺、護生草、菱角菜、地菜、上巳菜、薺草,目前生產上主要兩個品種:一種是板葉薺薺菜, 又叫大葉薺薺菜,上海市地方品種。植株塌地生長,開展度18厘米;一種是散葉薺薺菜,又叫百腳薺菜,植株塌地生長,開展度18厘米,該品種抗寒力中等,耐熱力強,冬性強,比板葉薺菜遲10~15天,香氣濃郁,味極鮮美,適于春季栽培,那么,薺薺菜是什么東西呢?
薺薺菜為十字花科薺菜屬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邊、路旁、田間。分布幾遍全國。薺薺菜根白色。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枝。基生葉叢生,埃地,蓮座狀、葉羽狀分裂,不整齊,頂片特大,葉片有毛,葉耙有翼。莖生葉狹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箭形,抱莖,邊緣有缺刻或鋸齒。
開花時莖高20~50厘米,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小,白色,兩性。萼片4個,長圓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數種子。
薺薺菜屬耐寒性蔬菜,要求冷涼和晴朗的氣候。種子發芽適溫為20~25攝氏度。生長發育適溫為12~20攝氏度,氣溫低于10攝氏度、高無22攝氏度則生長緩慢,生長周期延長,品質較差。薺薺菜的耐寒性較強,-5攝氏度時植株不受損害,可忍受-7.5攝氏度的短期低溫。在2~5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薺薺菜10~20天通過春化階段即抽薹開花。薺薺菜對土壤的選擇不嚴,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為佳。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這是古人對春日薺薺菜隨處可見的寫照。春食薺薺菜是不少地區的習俗。古代醫籍《名醫別錄》稱薺薺菜“甘溫無毒,和脾利水”,《本草綱目》則有“明目益胃”之說。薺薺菜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燉、可煮、可炒、可烹,還可做餡。而較為受人喜歡的是與雞蛋或豆腐做餡包餃子,其味鮮美。另外,薺菜豆腐羹、薺菜神仙湯,其特殊風味勝過佳肴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