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呈長圓柱形或對剖半圓柱形,長10~100cm,直徑3~12cm。表面黃紅色至棕紅色,具刀削痕,常見縱向裂縫。橫斷面略具光澤,年輪明顯,有的可見暗棕色、質松、帶亮星的髓部。質堅硬。無臭,味微澀。
蘇木的功效
性味: 甘咸,平。
1、《唐本草》:"味甘咸,平,無毒。"
2、《本草拾遺》:"寒。"
3、《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性涼,味微辛。"
4、《湯液本草》:"甘而酸辛,性平。"
5、《會約醫鏡》:"味甘辛咸,微溫。"
歸經: 入心、肝經。
1、《綱目》:"三陰經血分。"
2、《本草經琉》:"入足厥陰、手少陰、足陽明經。"
3、《藥品化義》:"入肝、胃、大腸三經。"
功能主治: 行血,破瘀,消腫,止痛。治婦人血氣心腹痛,經閉,產后瘀血脹痛喘急,痢疾,破傷風,癰腫,撲損瘀滯作痛。
1、《唐本草》:"主破血,產后血脹悶欲死者。"
2、《本草拾遺》:"主霍亂嘔逆及人常嘔吐,用水煎服之。破血當以酒煮為良。"
3、《海藥本草》:"主虛勞血癖氣壅滯;產后惡露不安,腹中攪痛;及經絡不通,男女中風,口噤不語。宜細研乳頭香細末方寸匕,酒煎蘇方去滓調服,立吐惡物瘥。"
4、《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心腹痛,月侯不調及蓐勞。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5、《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發散表里風氣。""破死血。"
6、李杲:"破瘡瘍死血,產后敗血。"
7、《醫林篆要》:"補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風熱。"
蘇木的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臨床觀察
蘇木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可能有胃不適反應。劑量稍大水煎服有惡心反應。
毒性:蘇木煎劑皮內注射能引起犬嘔吐、腹瀉。蘇木煎劑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8.9g/kg。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研末或熬膏。外用:研末撒。
1、血虛無瘀者不宜,孕婦忌服。
2、《本草綱目》忌鐵。
3、《本草經疏》產后惡露已凈,由血虛腹痛者不宜用。
4、《本經逢原》大便不實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