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疾病發生時,很多人都會想到趕快去醫院進行治療,這樣見效會比較快,而在治療時有些人因為害怕西藥的副作用大,會傾向于選擇中藥治療,這幾年中醫藥治療疾病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淡豆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它在治療某些疾病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下淡豆豉的功效與作用。
淡豆豉的簡介
【藥材名稱】淡豆豉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 Glycine max(L.) Merr. 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0.5~0.7cm。表面黑色,皺縮不平。質柔軟,斷面棕黑色。氣香,味微甘。
【鑒別】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數分鐘,濾過。取濾液0.5ml ,點于濾紙上,待干,噴以1% 吲哚醌-醋酸(10:1)的混合溶液,干后,在100~110℃加熱約10分鐘,顯紫紅色。
【炮制】取桑葉、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濾過,煎液拌入凈大豆1000g 中,俟吸盡后,蒸透,取出,稍涼,再置容器內,用煎過的桑葉、青蒿渣覆蓋,悶使發酵至黃衣上遍時,取出,除去藥渣,洗凈,置容器內再悶15~20天,至充分發酵、香氣溢出時,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性味】苦、辛,涼。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解表,除煩,宣發郁熱。用于感冒、寒熱頭痛,煩燥胸悶,虛煩不眠。
【用法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淡豆豉的功效與作用:
淡豆豉的功效與作用是解表,除煩,宣發郁熱,治感冒,寒熱頭痛,煩躁胸悶,虛煩不眠,淡豆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淡豆豉丸,淡豆豉蒸鯽魚,淡豆豉雞肉煲,蔥姜淡豆豉飲,淡豆豉燉鴨肉,淡豆豉瘦肉紅棗湯,菊花淡豆豉粥,淡豆豉田螺湯,淡豆豉蔥白豆腐湯。
昆明雞血藤的選方:
①治發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 以水四升,先煎桅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傷寒論》梔子豉湯)
②治溫毒發斑,大疫難救:黑膏生地黃半斤(切碎),好豉一升,豬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減一,絞去滓,末雄黃、麝香如大豆者納中,攪和,盡服之;毒從皮中出。(《補缺肘后方》)
③治傷寒暴下及滯痢腹痛: 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去滓,分為再服,不瘥復作。(《范汪方》豉薤湯)
④治多年肺氣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錢半(研飛如粉),豆豉(好者)一兩半(水略潤少時,以紙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量大小與之,并用極冷臘茶情臨臥吞下,以知為度。(《本事方》紫金丹)
⑤治斷奶乳脹:豆豉半斤,水煎,服一小碗,余下洗乳房。(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⑥治小兒丹毒破作瘡,黃水出: 焦炒豉,令煙絕為末,油調敷之。(姚和眾)
⑦治陰莖上瘡痛爛:豉一分,蚯蚓濕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熱食韭菜、蒜。(《藥性論》)
擴展閱讀:淡豆豉的鑒別
應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風熱在氣分之發熱,大豆卷用于風寒在肌表之發熱,清水豆卷用于濕熱所蘊結之發熱。用法用量:內服:6—12克,煎湯;或入丸劑。外用:搗敷或炒焦研來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