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體重1000~2499g。國內早產占分娩總數的5%~15%。約15%的早產兒死于新生兒期。近年來由于早產兒治療和監護手段的進步,其生存率明顯提高,傷殘率下降。
病因
1.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
2.下生殖道及泌尿系感染。
3.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
4.子宮過度膨脹及胎盤因素
5.子宮畸形。
6.宮頸內口松弛。
臨床表現
早產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子宮收縮,最初為不規律宮縮,常伴有少量陰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發展為規律宮縮。宮頸管先消退,然后擴張。
檢查
腹部觸診檢查宮縮情況。音帶檢查或超聲檢測宮頸管情況。超聲評估胎兒情況。合并癥相關檢查。
診斷
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出現至少10分鐘一次的規律宮縮,伴宮頸管縮短,可診斷先兆早產。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出現規律宮縮(20分鐘不少于4次,持續不少于30秒),伴宮頸縮短不小于75%,宮頸擴張2cm以上,診斷為早產臨產。
治療
1.一般治療
臥床,吸氧等。
2.藥物治療
宮縮抑制劑,控制感染,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3.分娩處理
臨產后慎用呼吸中樞抑制藥;側切防新生兒顱內出血。
預后
早產兒各器官發育尚不夠健全,出生孕周越小,體重越輕,其預后越差。
預防
1.定期產前檢查,指導孕期衛生,積極治療泌尿生殖道感染,孕晚期節制性生活,以免胎膜早破。
2.加強高危妊娠管理,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預防胎膜早破和亞臨床感染。
3.宮頸內口松弛者,妊娠14~18周行宮頸內口環扎術。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