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藥的一大特點就是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很容易接觸到的,在生活中許多的水果或者蔬菜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所以人們對于中藥在生活中的運用也越來越重視;很多人對中藥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今天呢,我們就要來講講中藥白英,白英是怎么樣的,具有什么效果,白英中藥的副作用是什么。
白英為茄科草質藤本,葉互生,多數(shù)為琴形,兩面均被白色發(fā)亮的長柔毛,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花冠藍紫色或白色,花期夏秋,果熟期秋末。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生于山谷草地或路旁、田邊;國內外均有分布。藥用歷史久遠,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jīng)》記載,列為上品,為傳統(tǒng)中藥。藥用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癥。
白英以全草及根入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抗癌等功能,主治感冒發(fā)熱、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癥、子宮糜爛、腎炎水腫等癥,臨床上用于治療各種癌癥,尤其對子宮頸癌、肺癌、聲帶癌等有一定療效。
白藥寬映干資:全株治感冒,小兒高熱,肝炎,咳嗽,風濕《滇藥錄》。寬映干資:全草或根主治感冒發(fā)燒,黃疸型肝炎,白帶,腎炎水腫及風濕《民族藥志一》。
地上部分(白英):甘、苦,寒。清熱解毒,祛風利濕,化瘀。用于濕熱黃疸,風濕關節(jié)痛,帶下病,水腫,淋證,丹毒,疔瘡,癌瘤。 根(白毛藤根):苦、辛,平。用于風火牙痛,頭痛,瘰疬,癰腫,痔漏。 果實(鬼目):酸,平。明目。用于目赤,牙痛。
《中華本草》記載,其昧苦,微寒,入肝、膽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抗癌等作用,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病、腎炎水腫、子宮頸糜爛、癌癥等疾病。
白英的副作用,大劑量服用會引起喉頭燒灼及惡心、嘔吐、眩暈、瞳孔散大、出現(xiàn)驚厥性肌肉運動的同時表現(xiàn)全身性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