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又叫白毛藤,別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風藤、排風藤、毛秀才、葫蘆草、金錢綠毛龜、白毛箭、白石英,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抗癌之功效;根可用于風濕性關節炎。用于感冒發熱,黃疸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病,癌癥,子宮糜爛,白帶,腎炎水腫,外用治癰癤腫毒。
白英如何鑒定
白英為茄科草質藤本,葉互生,多數為琴形,兩面均被白色發亮的長柔毛,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花冠藍紫色或白色,花期夏秋,果熟期秋末。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喜溫暖濕潤的環境,生于山谷草地或路旁、田邊,國內外均有分布。
藥用歷史久遠,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記載,列為上品,為傳統中藥。藥用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風濕性關節炎等癥。
形態特征
草質藤本,長0.5-1米,莖及小枝均密被具節長柔毛。
葉互生,多數為琴形,長3.5-5.5厘米,寬2.5-4.8厘米,基部常3-5深裂,裂片全緣,側裂片愈近基部的愈小,端鈍,中裂片較大,通常卵形,先端漸尖,兩面均被白色發亮的長柔毛,中脈明顯,側脈在下面較清晰,通常每邊5-7條;少數在小枝上部的為心臟形,小,長約1-2厘米;葉柄長約1-3厘米,被有與莖枝相同的毛被。
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總花梗長約2-2.5厘米,被具節的長柔毛,花梗長0.8-1.5厘米,無毛,頂端稍膨大,基部具關節;萼環狀,直徑約3毫米,無毛,萼齒5枚,圓形,頂端具短尖頭;花冠藍紫色或白色,直徑約1.1厘米,花冠筒隱于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6.5毫米,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5毫米,先端被微柔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孔略向上;子房卵形,直徑不及1毫米,花柱絲狀,長約6毫米,柱頭小,頭狀。
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直徑約8毫米;種子近盤狀,扁平,直徑約1.5毫米。花期夏秋,果熟期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