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研究表明,日本納豆含有獨特的納豆激酶,具有溶血栓、降血壓、防治糖尿病等功能。而其生產原料、生產菌株甚至生產工藝都與中國傳統的食品--淡豆豉極其相似。那么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淡豆豉與納豆區別
納豆激酶是由納豆菌發酵得到的,可以大規模生產;另外,納豆激酶穩定,易于純化且價廉,有被人們長期食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為其成為一種理想的預防和治療栓塞的生化藥物創造了條件,而且為納豆得到廣泛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礎,使其作用與功效得以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關于納豆激酶溶解血栓的作用,張炳文教授娓娓道來。當初日本須見洋行(日本釀造協會志)等首先發現納豆中存在一種具有強烈纖溶活性的酶—納豆激酶(nattokinase簡稱NK)。通過動物血栓模型研究NK的溶栓活性發現,NK不僅抑制血栓的形成,同時還有很強的溶栓作用。這對日后在日本將納豆激酶作為生物技術開 發的第二代血栓溶解藥物起了開創性的作用。另外通過類似試驗,專業人員還發現了納豆在降血壓和治療糖尿病方面的功效。
中國豆豉雖然歷史悠長,但對其功能成分的研究甚少,由于長期以來僅僅作為傳統的營養調味品,其加工范圍太窄,產品沒有系統的開發,使其自身營養和活性成分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這些都限制了中國豆豉被老百姓認同范圍的擴大和市場前景的發展。
淡豆豉始創于中國,原名“幽菽”,古時稱大豆為“菽”,據《中國化學史》解釋,“幽菽”是大豆煮熟后,經過幽閉發酵而成的意思,后更名為淡豆豉。淡豆豉在我國有 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且經久不衰,最晚在唐代傳入日本。據日本真人元開撰寫的《唐大和尚東征傳》敘述鑒真和尚東渡所備物資曰“備辦海糧。紅綠米、苓脂一百 石,甜豉三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