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收時間:利用蜜環菌菌種或菌種進行人工栽培時,一般2~3年即可收獲,而野生豬苓。采收的感官標準是:開穴檢查,黑苓上不再分生小(白) 苓或分生量很少,甚至豬苓已散架時,可及時予以采挖。如果蜜環菌菌材的林質較硬,或使用的段木較粗,可以只收獲老苓、黑苓及灰苓,留下的白苓繼續生長,如 因段木已被充分腐解、不能繼續為蜜環菌提供營養,則必須全部起出,重新進行栽培。
2、采收季節: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如果是規模化栽培,可分批采挖,也可隨用隨挖。但是,北方地區在12月至來年2月期間采收時,應選擇晴好天氣,并采取適當的保溫措施方可,否則,盡量不在該季節采收,以防凍傷。2~11月份,除雨天外均可安排采收。
3、采后處理:收獲后的豬苓,首先必須進行分級,灰苓可直接用于無性栽培播種。老苓、黑苓則按其個體大小分級,利于統一安排加工;其次,將黑苓 用清水沖洗,將不慎采挖破損的黑苓用作分離菌種,或切塊后作為無性苓種,個體完整無損的,則用于曬制加工,根據溫候狀況一般曬5~10天即可曬干,使含水 率達10%~12%時,即可作為商品出售或保存。豬苓也可采用烘干的加工方法,時下最先進的當屬遠紅外烘干機,但該設備一次投資約需10多萬元,適合種植 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生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