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馬桑葉嗎?馬桑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馬桑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康網小編來了解一下中藥馬桑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馬桑葉的簡介
【別名】馬桑、醉魚草、魚尾草、扶桑、鬧魚兒、蛤蟆樹、上天梯、藍蛇風。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桑科植物馬桑的葉。
【原形態】馬桑 落葉灌木,有時高達6m。枝條斜展,幼枝有棱或成四狹翅,無毛,常帶紫色;老枝具圓形突起的皮孔。單葉對生;葉柄短,長1-3mm,通常紫色,基部具墊狀突起物;葉片紙質至薄革質,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2.5-8cm,寬1.5-4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或僅下面沿脈有細毛;基出3 脈。總狀花序側生于前年生枝上,花單性同株;雄花序長1.5-2cm,先葉開放,序軸被腺狀微柔毛,萼片及花瓣各5,雄蕊10,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與葉同出,長4-6cm,帶紫色,萼片與雄花同,花瓣肉質,龍骨狀,雄蕊較短,心皮5,分離,具小疣體,柱頭上部外彎,漿果狀瘦果,5個,成熟時由紅色變紫黑色,直徑約6mm,外被肉質花瓣所包。花期3-4月,果期5-6月。
【性味】辛;苦;寒;有毒
馬桑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主癰疽腫毒;疥癬;黃水瘡;燙火傷;痔瘡;跌打損傷。
馬桑葉的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馬桑葉的禁忌注意
本品有毒,小兒、孕婦、體弱者禁用。
馬桑葉的選方
①治腫瘍:馬桑葉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②治疥瘡:馬桑葉,地星秀等分為末,調油搽。(《貴陽民間藥草》)
③治目赤痛:馬桑葉。大血藤葉,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④治外痔:馬桑葉適量,煨水洗患處。(《貴州草藥》)
⑤治頭癬:馬桑嫩葉一兩,搗絨,加硫黃粉三錢,花椒粉一錢,用菜油適量調勻,搽患處。(《貴州草藥》)
擴展閱讀:馬桑葉中毒與解毒
誤食馬桑可引起輕重不等的中毒。初期癥狀是在食后0.5~3小時內感頭昏、頭痛、胸悶、口涎增多、惡心嘔吐、全身瘙癢、疼痛、灼熱、腹痛等。輕者逐漸自行恢復,重者遍身發麻,心跳變慢,血壓上升,呼吸增快,反射增強,常突然驚叫一聲,隨即昏倒,繼以抽搐。抽搐為陣發性,數分鐘至半小時1次,持續3~4分鐘后停止,進入昏睡狀態,出現深長呼吸。間隙期間患者意識可呈半清醒狀態。如見煩躁不安,則為再發抽搐的先兆。
解救方法:采用催吐、解痙、防止呼吸道感染及補充液體等措施。驚厥可采用苯巴比妥,如未顯效,可吸入少量乙醚(5~15毫升);心臟搏動緩慢或有虛脫現象可用咖啡因等,但可拉明應避免使用;中毒解救過程中不宜用嗎啡類麻醉藥,禁用酊劑及其他含酒藥物。除中毒深者因抽搐頻繁致呼吸停止而死亡外,一般在抽搐停止后,意識逐漸清醒,經2~3日或多至1~2周可恢復正常。發生抽搐的病例,恢復后常有記憶力損害,個別還出現無端發笑、發呆及言語障礙,半年后才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