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治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亦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窟經,子宮下墜。
第1步崔禹錫《食經》:"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
第2步孟詵:"厚腸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惡氣,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經脈。"
第3步《本草拾遺》:"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
第4步《食性本草》:"主胃口熱閉,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熱。"
第5步《本草匯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熱痢。"
第6步《南京民間草藥》:"治腰痛。"
第7步《四川中藥志》:"疏肝,納腎氣。治膀胱疝氣,吐血。"
第8步《藥材學》:"利氣,活血,殺蟲,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氣痛,脅痛,月經痛等癥。"
第9步《陜西中草藥》:"疏肝益腎,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瀉痢,疝氣,子宮下墜。"
第10步舒肝和胃。八月札,氣香,甘寒,香能行散開結,寒能泄降郁熱,甘能和中緩急,入肝經而行散郁滯;走胃經而清泄積聚。有舒肝理氣,和胃消積之功。多用治肝胃不和,胃熱食呆等證。
第11步活血止痛本品氣香起竄,以行氣活血,理氣開結為用,治腰痛,脅痛,疝氣痛,痛經,皆可取效。
第12步利尿通淋。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出焉。若濕熱下注,氣化失司。煎熬尿液,結為砂石,尿中挾石,小便澀滯,痛引少腹,或尿中帶血,苔黃脈弦。法當通淋利尿,排砂除石。八月札,其性寒涼,子實沉降,清利下焦溫熱,可助膀胱氣化,有利尿通淋之功。
第13步解煩止渴。夏月天氣炎熱,暑熱內襲,暑濕傷人,灼津耗氣,發為暑病,如《濟生方·暑》曰:“蓋熱傷氣而不傷形也,且暑者,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臟為心,是以暑喜傷心。令人身熱頭痛,甚則昏不知人,手足微冷,煩渴口燥,或吐或瀉,或喘或滿,此皆暑氣之所為也。”八月札,益氣兼陰,清熱泄火,開竅寧心。為夏月解煩止渴要品。
第14步鑒別應用,八月札與預知子,二者均源于木通,八月札為木通果實,預知子為木通種子。八月札活血止痛,預知子舒肝解郁,前者入血分,后者入氣分,治有偏重,功效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