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我想大家應該都見過,以前二伯家養蠶的時候,一個暑假伺候它們的任務都交給我和哥哥了,采桑葉、換盆等等,不過對僵蠶卻并不是很了解,今天終于深入學習了一下,僵蠶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產品,它也被稱為白僵蠶,是家蠶幼蟲在吐絲前因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蟲體,因為其體表密布白色菌絲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層白膜,故名僵蠶,那么你知道僵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么?
性味:辛咸,平。
歸經:入肝經、肺經、胃經。
功效:祛風解痙,化痰散結。
主治:中風失音、中風口嘴眼斜、驚癇抽搐、頭風、喉風、咽喉腫痛、瘰疬、痄腮、風疹、瘡毒喉痹、瘰疬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藥材基源: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
《圣惠方》記載:僵蠶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僵蠶,焙令黃色,細研為末,酒服。
小兒脾虛久瀉之慢驚,僵蠶可與黨參、白術、天麻等相配。
僵蠶臨床多與蟬衣、薄荷等同用,能退疹止癢、疏散風邪。
《積德堂經驗方》記載:僵蠶治重舌、木舌: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
白僵蠶一般情況下炙用,散風熱宜生用。
《衛生雜興》記載:僵蠶治腸風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
《產乳集驗方》記載:僵蠶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涂之。
《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記載:僵蠶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蝎各等分(并生用)。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千金方》記載:僵蠶治瘰疬:白僵蠶,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
小兒高熱驚風,其輕者,僵蠶可與桑葉、鉤藤配伍;重而痰喘欲死者,僵蠶可與牛黃、朱砂、全蝎、南星等同用,以鎮驚化痰。
《經驗后方》記載:僵蠶能下奶:白僵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
《中藏經》記載:僵蠶治喉閉牙關不開者:白僵蠶,微炒為末,生姜自然汁調下一錢。
痰氣捕結頸項而致瘰癘核者,僵蠶可與浙貝母、夏枯草、牡蠣等配伍,以增化痰軟堅散結之功。
《吉林中草藥》記載:僵蠶治空洞性肺結核:白僵蠶、白芨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日服二次。
癲癇發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者,僵蠶可配天麻、全蝎、半夏、石菖蒲等。
《本草衍義》記載:僵蠶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姜溫水調,灌之。
白僵蠶與白芥子、肉桂、莪術等配用,僵蠶治腋窩淋巴結結核、胸避結核、胸前疽、腋疽等多種陰疽癥。
《百一選方》記載:僵蠶治頭風:白僵蠶(去絲、嘴)、良姜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凋下,臨發時服。
若熱盛痰壅氣粗者,僵蠶可與牛黃、天竺黃等并用。
《小兒宮氣方》記載:僵蠶治小兒撮口及發噤:白僵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于小兒唇口內。
驚癇中風,抽搐痰鳴者,僵蠶可與全蝎、天麻、膽星等相伍。
《千金方》記載:僵蠶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
《魏氏家藏方》白僵蠶散 記載:僵蠶治纏喉風并急喉閉喉腫痛者:白僵蠶一兩(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天南星一兩(炮裂,刮去粗皮,銼)。為細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許調藥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時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