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名字,你一定在想是什么樣子的藥材,能擔的起如此淡雅脫俗的稱呼,它是有著天仙的美麗,亦或是有不同的氣質?它是天仙子,藏語稱“莨菪澤”,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邊、田野、路旁等處,有少量栽培,干燥的成熟種子可入藥,于夏、秋間采摘炮制;天仙藤又名油松節,是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或北馬兜鈴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看到這里,你知道天仙子與天仙藤不一樣了嗎?
天仙子本品呈類扁腎形或扁卵形,直徑約1mm。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有細密的網紋,略尖的一端有點頭種臍。部面灰白色,油質,有胚乳,胚彎曲。無臭,味微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天仙子含有生物堿,主要為含莨菪堿、阿托品、東莨菪堿、l-東莨菪堿、脂肪油等,其毒性就在于此,合理用量對平滑肌有明顯的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壓與調節麻痹,還可用于銻劑中毒引起的嚴重心律失常,而偽品則無此功效,故不可代替天仙子藥用,使用時須明辨真偽。
干燥莖細長而扭曲,涉黃褐色或青褐色,質韌,表面有縱溝紋。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的葉片呈三角狀狹卵形,暗綠色,無毛,基部心臟形,兩側耳狀,具3條明顯的掌狀脈,葉柄細長而扭曲。莖的橫斷面,皮部與中柱部常脫離,并有數個黃色橢圓形的維管束,髓部白色,中央呈裂隙狀。氣清香,味淡。以青綠色、莖細帶葉者為佳。
天仙藤有很好的活血除濕的作用,在南方等濕冷的地方,天仙藤的作用就更受人們關注。天仙藤能行氣化濕、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后血氣腹痛、風濕疼痛,天仙藤行氣活血、止痛、利尿。妊娠水腫、胸腹痛、疝痛、風濕痛。可見,天仙子與天仙藤并非同一種藥材,使用時須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