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著歷史內涵的東西,人們都會追溯一下他的歷史,打個比方說是在什么時候第一次出現的,因為一般最先出現的地方都是質量最優秀的,就像人們追問什么的產地最正宗一樣,看一下八月札,八月札,中藥名,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本通的干燥成熟果實,8~9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摘,或用沸水泡透后曬干,八月札產地哪里最正宗呢?
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干燥的肉質漿果呈卵狀圓柱形,稍彎曲,長3~8厘米,直徑2。5~3。5厘米,頂端鈍圓,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淺黃棕色至土棕色,皺縮,成熟者皺紋粗大而疏,未熟者皺紋細小而密。果皮厚,革質或微角質。種子多數,包被在絮狀果瓤內,形狀不規則,呈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平,外表紅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澤,皺紋細密。果肉氣微香,味澀而淡。以肥壯、皮皺者為佳。
干燥的肉質漿果呈卵狀圓柱形,稍彎曲,長3~8厘米,直徑2。5~3。5厘米,頂端鈍圓,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淺黃棕色至土棕色,皺縮,成熟者皺紋粗大而疏,未熟者皺紋細小而密。果皮厚,革質或微角質。種子多數,包被在絮狀果瓤內,形狀不規則,呈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平,外表紅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澤,產江蘇、浙江、安徽、陜西等地。
崔禹錫《食經》: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孟詵:厚腸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惡氣,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經脈。《本草拾遺》: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食性本草》:主胃口熱閉,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熱。《本草匯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熱痢。《南京民間草藥》:治腰痛。《四川中藥志》:疏肝,納腎氣。治膀胱疝氣,吐血。《藥材學》:利氣,活血,殺蟲、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氣痛,脅痛,月經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