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輔相成是很多的事物之間的原則,這對于中藥也是不例外,有的幾種藥物共同使用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還有的呢就是幾種藥物非常相似,讓人分不清楚,比如地膚子蛇床子百部,都分別有不同的作用,地膚子呈扁球狀五角星形,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綠色或淺棕色,周圍具膜質小翅5枚,北面中心有微突起的點狀果梗痕及放射狀脈紋5~10條;剝離花被,可見膜質果皮,半透明,種子扁卵形,黑色,氣微,味微苦,那么地膚子蛇床子百部作用有什么不同啊?
蛇床子又名蛇米、雙腎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實,每年6~8月份,果實成熟呈黃色時采收,割取全株,打落果實,曬干即可入藥。其性溫,味辛苦,入腎、脾二經。據測定,果實含揮發油,主要為蒎烯、坎烯、異龍腦、佛手柑內酯及當歸酸酯等,具有溫腎助陽、祛風、燥濕、殺蟲的功效,用于治療男子陽痿、陰囊濕癢、女子帶下陰癢、子宮寒冷不孕、風濕痹痛、疥癬濕瘡等證。《本草新編》稱其“功用頗奇,內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旱芹干燥成熟的果實冒充蛇床子,使用時注意鑒別。
地膚子-藥用干燥果實呈扁圓形五角星狀,直徑1~3毫米,厚約1毫米。外面為宿存花被,膜質,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 土灰綠色或淺棕色;有的具三角形小翅5枚,排列如五角星狀。頂面中央有柱頭殘痕,基部有圓點狀果柄痕,及10條左右放射狀的棱線。花被易剝離,內有1粒小堅果,橫生,果皮半透明膜質,有點狀花紋,亦易剝離,種子褐棕色,扁平,形似芝麻,在擴大鏡下,可見表面有點狀花紋,中部稍凹,邊緣稍隆起,內有馬蹄狀的胚,淡黃色,油質,胚乳白色。氣微,味微苦。以色灰綠。飽滿、無枝葉雜質者為佳。
百部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塊根紡錘形,肉質,幾個或幾十個簇生。莖下部直立,上部成蔓生狀。單葉2~4片輪生,卵形或卵狀極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全線,葉脈5~9條,小脈細密橫行。總花梗直立,基部貼生在葉片中脈上,頂端著生一。兩朵淺綠色的花;花被4,開放后向外卷;雄蕊4,有附屬物,紫色;子房小,卵形。蒴果表面平滑,暗褐色,成熟裂開,有種子數粒。花期5月,果期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