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錦燈籠(當時還不知道它的學名叫錦燈籠,不過現在看來的確很神似),是在北京,那是一個冬天,我剛到海淀區某高校交流學習,租住在學校對面的小區,外面有一家北京人在經營的水果店,我這個人比較喜歡嘗試沒有吃過的東西,這錦燈籠一下子就入了我的法眼,去問那大爺,這是什么啊?我從來沒有見過,大爺說,“花姑涼兒,學名錦燈籠”大爺濃重地道的北京口音,配上這花姑涼兒,著實讓我覺得他在調侃我,哈哈,不過從此也與這種水果結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錦燈籠怎么吃。
錦燈籠又叫燈籠草,又名花姑娘兒,燈籠泡,燈籠果,鬼燈籠,苦燈籠草,天燈籠草,金燈籠,金燈草,金燈,燈籠兒,掛金燈,葉下燈,打頭泡,打撲草,錦燈籠于10月上旬采收,此時葉片全部落地,只剩果實,便于采摘。多為山上野生植物。錦燈籠為茄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果實,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的功能。主產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呈燈籠狀,多壓扁,長3~4.5cm,寬2.5~4cm。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5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狀的細脈紋。頂端漸尖,微5裂,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體輕,質柔韌,中空,或內有棕紅色或橙紅色果實。果實球形,多壓扁,直徑1~1.5cm,果皮皺縮,內含種子多數。氣微,味苦,果實味甘、微酸。
新鮮的錦燈籠可以直接食用,晾干后的錦燈籠可以用來煎湯,配其他菜食用,也可能搗爛后敷在傷口或腫痛處,有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癰瘡腫毒:鮮匙葉伽藍菜適量,搗爛外敷。治中耳炎:鮮匙葉伽藍菜適量,搗絞汁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