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草,學名青皮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成墨綠色,根長藏于地,須狀根,易斷,高大植株具支持根。三年開花,四年結籽,落籽存活率低。因產量稀少,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罕有的植物品種,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1、青皮草生長區域和要求
生長于北緯42-50度海拔百米以上、以藤本植物和闊葉林混交的地址狀態下,適宜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或亞熱帶季風氣候,對環境要求較高,移栽則難活,不具備人工培養條件。
目前僅河南省淅川縣深山區有少量分布。青皮草對空氣、濕度、日照、土壤等環境要求較高,又因不同生長期所需溫度差異巨大,人工栽培難以實現。目前僅有野生植株。
生于海拔百米以上的藤本植物和闊葉林相交環境下,對土壤水分和礦物質要求較高,非堿性土壤不能生存。喜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喜光照,發芽適宜溫度為3-5℃,芽期約為2周。如無合適條件,難以成活。
2、青皮草生長特點
青皮草全株墨綠色,全草含粗脂肪1.1%,粗纖維19%,硒酸酯多糖(硒化卡拉膠)68%等。口感清香微苦,整株無毒,可涼拌、油烹用以佐餐。色澤鮮亮、風味獨特。
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除根外全草可入藥。現代研究,活性的硒酸酯多糖具有營養缺陷細胞、修復受損細胞、激活休眠的細胞、糾正突變細胞的功效,恢復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青皮草中硒酸脂多糖的含量遠高于其他物種,其純度比例和活性為各生物之冠,具備很高的藥用價值。鮮草采集48小時后,活性開始流失,因此采集和儲存條件嚴格,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