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不太熟悉,但經常用中藥治病的患者可能知道秦艽這種中草藥。那么,秦艽是什么呢?
一、秦艽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直根粗壯,黃圓形,多為獨根,或有少數分叉者,微呈扭曲狀,黃色棕色。莖單一,圓形,節明顯,斜升或直立,光滑無毛。基生葉較大,披針形,先端尖,全緣,平滑無毛,莖生葉較小,對生,葉基聯合,葉片平滑無毛,葉脈5出。聚傘花序由多數花簇生枝頭或腋生作輪狀,花冠先端5裂,藍色或藍紫色。蒴果長橢圓形。種子細小,距圓形,棕色,表面細網狀,有光澤。花果期7-10月。
二、秦艽的生長習性
生于河灘、路旁、水溝邊、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緣,海拔400-2400米。 喜濕潤、涼爽氣候,耐寒。怕積水,忌強光。適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長;積水澇洼鹽堿地不宜栽培。種子宜在較低溫條件下萌發,發芽適溫20℃左右。通常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開花,8月種子成熟,年生育期100d左右。種子壽命1年。
三、秦艽的臨床應用
1、用于風濕痹痛。秦艽功能祛風濕、舒筋絡,常用于風濕痹痛、關節拘攣、手足不遂等癥。本品藥性潤而不燥,無論寒濕、濕熱、痹證新久,皆可應用。在配伍方面常與防風、羌活、獨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還常與祛風解表藥同用,治療表證肢體酸痛之癥。
2、 用于濕熱黃疸。秦艽功能化濕退黃,故可治療濕熱黃疸,常與茵陳、茯苓、澤瀉等配伍。
3、用于骨蒸潮熱。本品又能退除虛熱,治療骨蒸潮熱,常與鱉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