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又叫漂黛粉、飛青黛,青黛有清熱、涼血消斑、解毒、清肝瀉火、定驚的功效,青黛有治療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的作用,青黛用藥禁忌是中寒者勿使青黛。
藥名:青黛
別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藍露、淀花、靛沫花。
青黛的功效與作用
處方名:青黛、漂黛粉、飛青黛
性味:咸,寒。
歸經:入肝經、肺經、胃經。
功效:清熱,涼血消斑,解毒,清肝瀉火,定驚。
主治:治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調敷。
藥材基源:青黛為雙子葉植物藥爵床科植物馬藍 、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木藍 、雙子葉植物藥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藍葉中的干燥色素。
炮制:青黛夏、秋采收莖葉,置缸內,用清水浸2——3晝夜,至葉爛脫枝時,撈去枝條,每10斤葉加入石灰1斤,充分攪拌。至浸液成紫紅色時,撈取液面泡沫,曬干,即為青黛,質量最好。當泡沫減少時,可沉淀2——3小時,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將沉淀物篩去碎渣,再行攪拌,又可產生泡沫。將泡沫撈出曬干,仍為青黛,但質量較次。
飛青黛:篩去雜質,置乳缽內,加適量清水,混和研細,復注入清水,輕輕攪動,使細粉懸浮,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將沉淀之粉末,傾倒于鋪上白紙的篩內,曬干,研細。《本草蒙筌》:“青黛,市家多取于靛充賣,殊不知靛枯黑重實,靛花嬌嫩輕浮,不可不細擇爾,以水飛凈灰腳,合丸制散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