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橫走。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下部光滑無毛。葉對生,在下部的葉常枯萎:中部的葉有短柄。葉對生,在下部的葉常枯萎;中部的葉有短柄,葉片較大,通常3全裂或3深裂,中裂片較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2.5cm;上部的葉較小,常不分裂,或全部莖葉不分裂,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齒或不規則細齒,兩面光涌或沿脈疏被柔毛,無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伸房花序,花序徑3-6cm;總苞鐘狀,長6-7mm;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全部苞片紫紅色,外面無毛無遙點,先端鈍;每個關狀花序具花4-6朵,花白色或帶微紅以,全部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外面無腺點,先端5齒裂;雄蕊5,聚藥;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圓柱形,熟時黑褐色,5棱,長3-4mm,無毛無腺點;冠毛白色,長約5mm。花、果期7-11月。
2.功效分類
祛濕藥;祛暑藥;調經藥
3.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怕旱、怕澇。氣溫低于19℃生長緩慢,高溫高濕季節則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4.栽培技術
用根莖繁殖。11月至翌年3月,挖掘根莖,選取白色、無病蟲害、肥大、節密均勻的粗壯新鮮根莖用種。按行距30cm開條溝,溝深3-6cm,栽種兩排,首尾相隔3cm,覆土,稍鎮壓,約經15d左右出苗。
5.田間管理
幼苗高9cm時,選陰天進行間苗、宰苗,并結合松土除草,追施人糞尿。封行前及第1次收割后再進行1次中耕除草,重施人糞尿。封行前及第1次收割后再進行1次中耕除草,重施人畜糞肥或硫酸銨,增施過磷酸鈣等。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遇冒進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6.病早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用5%石灰水澆注意根部;早害有紅蜘蛛,菜青蟲,葉跳蟲等為害。
7.炮制方法
揀凈雜質,用水洗凈,撈出,稍潤后,除去殘根,切段,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