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猩紅熱帕氏線的常見部位
- 猩紅熱帕氏線的常見部位
-
參與醫生
河南省人民醫院 曾艷麗 主任醫師

猩紅熱帕氏線的常見部位是在腋窩、肘窩、腹股溝部位的皮膚褶皺處。皮疹是猩紅熱最重要的癥狀之一,如果皮疹出現在皮膚的褶皺處,比如腋窩、肘窩、腹股溝等部位,可以看到皮疹密集成線狀,在臨床上稱之為帕氏線。猩紅熱是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表現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的皮疹,疹退后會有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在患病之后,由于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臟、腎臟、關節的一些損害。猩紅熱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尤其以冬季和春季發病比較多。患者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經由空氣飛沫傳播,也可以由皮膚傷口和腸道進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是發病多見于小兒,尤其是5-15歲的患兒多見,皮疹多數是自發病之后1-2天就開始出現,少數患者可以推遲到5天才出疹。一般是從耳后、頸底以及上胸部開始出疹,1天之內,可以蔓延至胸、背、上肢,最后累及到下肢。典型的皮疹表現為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一樣大小的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之后浮現,偶爾會呈現雞皮樣的丘疹。中毒癥狀比較重的患者,可能會有出血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