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休克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遲騁 副主任醫師

休克是指機體在內在或者外在的致病因素打擊下,而發生代謝異常以及循環功能紊亂的臨床綜合征,根本的病理生理學改變是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對此常見分析如下:一、根據休克病因休克可以分為:1、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失血休克和非失血休克;2、分布性休克:包括常見的感染中毒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和過敏性休克休克;3、心源性休克:常見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發生心源性休克;4、梗阻性休克:常見于心包填塞、肺栓塞等疾病導致的休克。二、休克按照病理生理學又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個階段:缺血性缺氧期,主要是由于在兒茶酚胺的影響下,毛細血管前括約肌、微動脈、后微動脈收縮,使血液不經過毛細血管網,而通過直接通路直接回流到靜脈系統,從而導致毛細血管網的缺血缺氧;2、第二個微循環時期:淤血性缺氧期,這個時期微動脈、后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的痙攣解除,血液大量流入毛細血管網,造成毛細血管網內的淤血;3、第三個時期:休克晚期,也叫DIC期,主要見于多器官的功能衰竭和DIC的發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