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
-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
-
參與醫生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馬玲 主治醫師

淺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其中比較明確的病因有:
1、細菌、病毒及毒素,多見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或反復發作,逐漸演變而形成淺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性病灶,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胃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的長期吞食,反復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淺表性胃炎。經發現,90%的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有慢性炎性改變;
2、吸煙:煙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幽門括約肌松弛,十二指腸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增加,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慢性炎性病變;
3、藥物:某些藥物如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4、刺激性食物:長期食用烈酒,濃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過饑或過飽等無規律飲食方式,均可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而發生胃炎;
5、循環及代謝功能障礙: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于淤血和缺氧狀態,導致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黏膜炎性損害。慢性腎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生碳酸氨和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性損害,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6、膽汁或十二指腸反流。經胃鏡發現和證實,膽汁反流是引起淺表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手術十二指腸腸液或膽汁可反流至胃內,并破壞胃黏膜屏障,促使氫離子和胃蛋白酶反向彌散至黏膜層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導致淺表性胃炎;
7、幽門螺桿菌感染;
8、心理因素: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憂慮或抑郁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常,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黏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癥反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