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先天性巨結腸寶寶存活幾率有多少
- 先天性巨結腸寶寶存活幾率有多少
-
參與醫生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 石群峰 主任醫師

巨結腸是比較古老的疾病,1878年開始發現,在美國、歐洲、英國,開始發病率很高,每次手術之前,基本上很難救治。目前,經過100多年的、200年,現在在醫院我們巨結腸手術做了大概2000例,沒一例死亡,基本效果都好,但是并發癥有一些,基本上沒有死亡。巨結腸的治療,看情況,因為考慮過麻醉問題,越是常見性的巨結腸,一般保守治療到6歲比較好。因為巨結腸分幾個類型,一個是超短段型、短段型、常見型、長段型,還有全結腸型、全腸型,根據不同的類型來治療。一般超短段型,是肛門有狹窄,很短0.5㎝,肛門摸到狹窄的地方,這種早早可以治療,擴肛就可以,搞個擴的肛條,一般這種情況治療效果都比較好。如果是常見型,一般先觀察,因為小孩麻醉風險比較大,現在麻醉水平比較高,進步了,但是年紀小并且風險大,一般主要是考慮麻醉問題,手術沒什么問題,一般常見型,觀察到6個月比較好一點,因為他6個月之前都吃奶的,大便是糊狀,大便排便一般問題不是太大,可以用開塞露,超過1個禮拜,可以洗腸。經過這樣可以維持到6個月,6個月后做巨結腸的根治術。以前開腹切口,肚子大的切口,現在是做腔鏡手術,肚臍三個洞,大概0.5㎝,就可以完成整個巨結腸手術,1-2年以后基本上看不見傷口,這是手術的改變。另外如果是長段型或者是全結腸型,不能這樣子了,它病變腸管很長,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盡管擴肛也好,洗腸也好,調整飲食也好,生物反饋治療也好,效果都不好。那個在新生兒期就做,我們醫院最早的手術,生后20天就可以做了,體重至2㎏,這比較極限,在全國都比較少,這個是全結腸巨結腸,本來可以造瘺,但是家長不愿意造瘺,那就可以做巨結腸,效果很好,現在麻醉也好,腔鏡技術也好,很多手術都在新生兒期就做,1個月以內,生后20-30天之間,3個月以內的做了很多。因為時間久,家屬是個負擔,又要洗腸,又要觀察,家長心理受壓力,還有開塞露很多問題,開塞露用久了會不會中毒、會不會依賴、會不會出問題,家長思想負擔比較大,也一樣的,沒有死亡的,效果都在95%以上,都很好的,很少有并發癥。所以根據病變的長短不一樣,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