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慢性鼻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 慢性鼻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
參與醫生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李鐘劍 副主任醫師

慢性鼻炎西醫主要是從病因治療,首先找出全身和局部的病因來進行針對性治療,包括生活習慣、鄰近的一些病灶、中隔偏曲的結構異常等。其次是局部治療,主要是局部使用藥物。第一、最常用的是糖皮質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腫作用,久用可以減輕充血,使鼻腔通氣。第二、鼻腔沖洗劑,改善通氣,排除鼻腔內的分泌物。第三、減充血劑的使用,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局部的噴劑,連續使用不能超過七天,至少間停3-5天以上。因為這個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甚至引起藥物性鼻炎,像麻黃素、鼻炎凈等,已經證實對鼻黏膜有損害,可以導致藥物性鼻炎。第四、對減充血劑不敏感,尤其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黏膜增生腫脹得特別厲害,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時候,可以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術以及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術,以及激光、冷凍、微波這些現代設備治療。但是都需要非常慎重,以保護好鼻黏膜為原則,采取非常精細的內窺鏡技術,除了進針的針眼以外,都在黏膜下進行操作。因為手術創傷對鼻黏膜的不可逆性損傷,可能會影響到鼻腔的終身功能。最為安全、有效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療手法,仍然是傳統的中醫中藥的治療,包括中藥經典方劑的準確辨證使用,以及傳統中藥煎制提取的滴鼻液、熏鼻外用的藥液、中藥貼敷、散劑穴位貼敷等。既能改善全身正氣不足的體質,又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通竅利鼻、活血消腫,改善鼻腔通氣功能。有些中藥外用滴鼻還有抗過敏、止涕的作用,隨時停藥也沒有依賴性,小孩、孕婦以及用藥要求比較高、個體差異比較大、對藥物比較敏感的患者,有獨特的臨床效果。中醫治療中有如下幾個證型:第一個證型是肺經蘊熱,壅塞鼻竅,導致鼻塞、少量黏涕、下鼻甲黏膜紅腫,其表面光滑也有彈性,可用清熱散邪、宣肺通竅的黃芩湯加蒼耳子散等治療。第二個證型是肺脾氣虛、邪滯鼻竅,臨床多見鼻竅陰寒而塞,遇溫有改善,伴有脾虛蘊化,表現為體倦乏力、食少倦怠,在補益脾肺的基礎上達到通竅、散邪的目的,既能夠扶正又能夠祛邪。第三個證型偏于脾氣虛,伴有鼻涕多,選用參苓白術散,肺氣虛的以溫肺止流丹為主,再加蒼耳子散。第四個證型是邪毒久留,血瘀鼻竅,以鼻塞為主,鼻甲腫脹難以消退,滴藥、針灸、穴位貼敷都不理想,也不愿意選擇手術,這種病人可以用中藥行氣活血、化瘀通竅的方法,比如傳統的當歸芍藥湯,治療效果較好。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