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是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有近2000年的應用歷史,是國內外藥材市場的重要商品。我國應用丹參歷史悠久。
中藥材丹參始載于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曰:"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除瘕、止煩渴,益氣"。魏《吳普本草》載:"治心腹痛"。明·《本草綱目》載:"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丹參,按《婦人明理論》云,"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后經水多少,皆可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芍藥故也"。清代《本草逢原》:"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漫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漫愈,正氣復也"。
丹參的膳食營養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產于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凈,曬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功效]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涼血,安神。
[參考]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
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并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癥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并有抗纖維化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塊或腫瘤;慢性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血不養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煩失眠。
[用法]一日5~15克。煎湯,浸酒,泡茶。